教务处_新
学校首页
春风化雨,“疫”路花开——外文教研室“课程思政”在行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0 阅读量: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实现专业课、基础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外文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意识到抓好课堂主阵地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抗击疫情这场大战、大考,如何用好疫情防控这个鲜活的实践教材,把灾难当作磨砺,让外语课堂内的语言文化、课堂外的“云端”主题教育变得更有温度、富有情感,让公共课程育人更有力量,教师更有情怀,学生更有感触,我们一直在行动。

精心设计

设计外语教学中的 “课程思政”要充分考虑价值目标,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从多个层面挖掘和提炼思政教育元素,明确思政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收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外文教研室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师生对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中理解;用课程网站作为媒介,报道全国每日疫情报告、国家领导人关注、参与战“疫”的各项活动、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在疫情奋战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全球的疫情发展情况、全民战“疫”的勇气和决心以及防止疫情传播的常识介绍等等。这些即时、实用、感人、催人奋进的材料,对我校学子来说,是关注国情、是传递能量、更是英语的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强化培训

疫情教学期间,外文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线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培训班”,通过全程研修,老师们看到了更多全国优秀的同行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不仅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创造性地融入思政元素让网课更有深度,感受到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对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推动力,从而拓宽了教师视野,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张晨晨老师结合研修和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在云端上了一堂“课程思政融入大学外语教学”的示范课。张老师把一堂翻译讲解课上的充满温情和正能量,受到了学生们的赞扬。

 

教育感化

主题教育活动一直是外文教研室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文化差异与文化自信”、“医学与人文”、“感恩父母”、“医患沟通”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情感通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文教研室把外语授课内容和当下疫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写作和线上展示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展示了我校学生的成熟、自信、睿智、担当的精神风貌;同时教研室邀请全校63名学生代表在“云端”座谈,分享线上学习的体会、“宅”家生活和身边的战“疫”故事。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外语教师也深深体会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成熟、自信、睿智、担当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初见成效

通过教研室广大老师的共同努力,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在外文教研室参与指导的“大学生英语线上翻译比赛”中,学生在“全民抗疫、爱国力行”的译文中不仅体现了他们扎实的语言基础,字里行间也流露着蚌医学子浓浓的爱国情怀; 线上学习的自觉性、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语言文化学习的务实性,课程思政如“春风化雨”,滋润了蚌医学子的心田。外文教研室课程思政在线平台正式开放;《新冠肺炎疫情中英文表达手册》也已编制完成。教师方面:4月,夏娟老师的《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英语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荣获蚌埠医学院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汪田田老师申报的的 外语“课程思政”获批省级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目前,外文教研室正在精心组队,全力备战“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外语课程与人文素养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紧密联合,外文教研室将把握时机,使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梳理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主题实践等的各个环节,建立知识传承与思想引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每一位外语教师都要树立起思政教育理念,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守好“一段渠”;不负教育使命,在外语课程中种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公共基础学院